【海釣知識系列】海釣誘餌怎麼用!? 餌料攻略在這裡~
所謂誘餌,最直接的解釋就是用來把目標魚引誘、集中到你希望它停留的位置,並激發他想吃東西的欲望,以便順利加以釣取的一種“工具”,不過這是比較消極的、狹義的一種說法,廣義而且積極的說法是還是有別魚種、避開其他魚干擾、控制釣棚以及在釣場協助釣手達到目的的功能。
(1)誘集目標魚
大概九成九的釣客都理所當然的這樣操作,差別只在於技術優劣、成果好壞。
(2)激發食欲
不見得每種誘餌都能引起魚群就是的欲望,使用不當的話,可能反而會嚇跑了它!還有,經常有人因為技術欠佳,結果雖然魚群胃口很好,卻沒有魚上鉤,因為他們吃誘餌都吃飽了!
(3)控制釣棚
浮游磯釣的基本方法就是有釣者主動設定垂釣深度、掌控魚只上鉤位置,故必須運用誘餌和釣組搭配,以設定出下竿時最佳的取魚條件。
(4)選別目標魚
雖然各類磯釣目標魚都生活在相同的環境,攝取差不多的食物,但他們之間多少存有一些差異,比方說有的魚在某種情況下特別愛吃藻類,某些魚又對貝類有異乎尋常的嗜好,這些差異在行家眼裡就是運用誘餌選定漁獲的依據。
(5)避開外道干擾
玩磯釣的人,十有八九對外道雜魚很不感冒,因此必須借助誘餌,把非目標魚引到別處去,故意讓他們大快朵頤,好騰出一個空間釣取目標魚。
(6)戰略功能
既然誘餌可以誘集目標魚、可以分離外道,當然就有人會把這種技術拿到競技場合中施展,用以干擾對手垂釣、提高自己獲勝的機會。
另外還有一種更進取的使用誘餌觀念,那就是你可以用誘餌來聚集大量外道(或次要目標魚),在他們中製造誇張的搶食騷動,借此以引起目標魚注意,使之跟著靠過來,投入吃餌行列。
小編:一起來看看磯釣達人,如何運用誘餌製造標點吧!
誘餌的本質 ˙ˇㄔ
在自然環境中,有些魚主要依靠視覺覓食,例如許多鱘類等掠食性魚種就是如此,所以常成為路亞釣法的目標;有些則主要靠嗅覺或味覺覓食,像若干種兇猛的 鯊魚都是使用味覺的著名例證(注意:不是嗅覺,鯊魚的嗅覺不算敏銳)。當然還有些魚依賴聽覺、觸覺等等,但絕大多數魚類在找尋食物的過程中,都會同時用到 各種器官。
這個事實對磯釣客的意義是:你用過尋找具備合適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誘餌,以便刺激魚的視覺、觸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味覺,使他們有興趣從遠處聚集過來,並產生旺盛的食欲。
(1)味道
來自於有機物(如蛋白質、澱粉)激起分解而得到的氨基酸、糖類等,他們所具有的香味、腥味、甜味、酸味或其他味道,如果是魚所喜歡的,或者能夠刺激它們食欲的,就可以用來聚集魚群。
(2)顆粒
可食,或看似可食的顆粒,提供一種視覺上的刺激,以引起魚搶食的欲望,例如常見的南極蝦、粒狀(或粉狀)餌、海藻、金寶螺、烏格丸等。
(3)顏色或煙霧
利用細微粉末或亮片等物製造出渾水效果、血液擴散效果、魚鱗飛濺效果等等,以使魚只降低戒心或者產生攻擊欲望。
(4)音響
包括食物入水聲以及魚群爭搶的擾動聲,都是刺激更多魚類搶餌的利器。此方法甚至被引用於職業捕魚之中,例如鰹竿釣漁船會以灑水來模擬小魚群在水面跳躍的騷動,借此引誘想要掠食的鰹魚。
(5)魚類主食
如果能直接拿對象魚愛吃的食物來引誘它的話效果當然不會差,像是以剁碎的海藻誘集嗜食藻類的魚種。
不 過大多數磯釣環境都相當危險,要直接搜集魚類的食物充當誘餌非常不容易,所以目前釣客所使用的誘餌,多半為購買現成的誘餌粉和南極蝦,並加以混合攪拌而 成。南極蝦雖不是我們所處地區魚類的主食,但它的味道、形狀、顏色等等對魚類具有強大吸引力。釣者只要決定那什麼誘餌粉來跟南極蝦搭配即可。
為何不直接用南極蝦
那為什麼不直接撒南極蝦呢?因為誘餌粉具有以下幾個功能:
(1)凝聚南極蝦
除非你趁一堆蝦還凍結成塊的時候就往水裡丟,否則零散的南極蝦,將無法順利拋投。但未化冰的蝦丟進水裡有用嗎?假如你只想釣海鳥或青旗,可能會有一點點用。 因為沒解凍的南極蝦入海後,會浮在水面上隨波逐流,等它們完全融化、釋放掉體內空氣而下沉之時,早已不知漂到哪裡去了,所以想如願地將幼兒抛灑到標點,就 必須有某種解釋來協助釣者達到目的,這個介質就是誘餌粉。
(2)調整誘餌性質
溶解後的南極蝦比重略大於海水,如果沒有干擾的話,它會自動以極緩的速度下沉。但在不用流況、浪勢之下,針對各種不同目標魚,在各種緩慢的下沉是否符合釣魚需要?其在海中擴散的狀況,能否跟你誘集魚群的想法相符合?這都是很難掌握的問題,所以必須借助誘餌粉加以改善。
(3)提供感官刺激
蝦子體內的蛋白容易自體消化(氣溫高時尤其嚴重),很可能早上時一隻只還有模有樣的,到中午就已瘦了一圈,等到下午更是全部化成一灘蝦皮湯,所以最好能借誘餌粉中的各種物質,增加誘餌入睡後吸引魚只和刺激其食欲的視覺、味覺、觸覺等效果。
(4)擴大散佈範圍
不論是整只或是破碎的南極蝦,在水中都是呈現點狀漂流的,其擴散效果不會太好,因此需要有粉質誘餌來吸取蝦體內分泌出的汁,然後再隨著你一勺勺往海裡撒的動作,讓它在海中製造出帶有食物顏色、味道以及有顆粒的水團,並乘著流水順利擴散,以達到大範圍誘魚的目的。
絕大多數市場銷售的磯釣餌粉都採用魚類能吃的食物來製造,並且還真多不用物件魚調整其成分和味道,因此選購時需要考慮的重點是物理性質。
如何調製誘餌
在餌粉購買之前,還得具體思考兩個關鍵問題:比重與黏度。
比重關係到誘餌在水中下沉的速度,黏度會影響它在水中擴散的速度,而這兩者還共同決定了擴散的深度與範圍,所以這兩者正是製造標點、維持釣棚深度、誘集魚只、區別外道等的最主要手段。
一般而言,此二者跟下竿環境有以下關係:
①通常比重小、黏度低的誘餌粉沉降速度慢、深度淺,擴散速度快、範圍廣,這就是多屬磯際至近場之用。
② 比重大、黏度低的則下沉與擴散速度均較快,但下沉深度和擴散範圍不見得會很大,原因是離子鍵相互凝聚力不高,雖然個別重量勾搭,下沉趨勢快,但快速化散卻 令每一個顆粒都容易受到海水的沖刷,故這種誘餌粉適合於浪不太大、水流稍快的中深場釣點,通常這也作為磯際到近場之間使用。
③比重小而黏度 高的餌粉,下沉速度和擴散速度都不會很快,同時深度、範圍亦不會很大。這是因為黏度高低左右了一坨誘餌被沖散的速度,而比重大小是其在水流中能否順利下沉 的根本條件。也就是說,黏度越低越難以承受沖刷,越高則越能在浪裡撐得久些而不散光;比重越大則越能穿過水流而迅速下沉,反之則容易在表層被水流沖走。所 以這種比重小、黏度高的可拿到浪較大、流稍緩的中深場去使用,並可視魚種用到磯際、近場或遠處標點。
④比重、黏度均大的誘餌,其特點是下沉速度快、深度深、擴散速度慢、範圍小,特別適合用於本流、浪大、深長、遠處標點或釣底層活動的魚只。
決定好使用哪種誘餌粉後,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如何調配、拌合。這方面有以下幾個重點需要顧及:
(1)到水邊看情況配誘餌
絕大部分釣客都習慣於在出釣當天,到釣具店買好誘餌粉和蝦子後,就順便加以混合調好,然後再提著誘餌袋前往釣場。這樣做固然有方便、快速的好處,但除非你對要去的釣場爛熟於心,否則又怎能確定這一袋誘餌正符合當天所需?
比較合理的做法是,預先估計當天的潮汐、風浪、目標魚種,準備兩三種不同比重、黏度和材質、味道、添加物且可能最適用的餌粉,並事先要求店家拿出足量的南極蝦退冰到半解凍狀態,一起帶到釣場。到釣場後看情況再決定用哪一包餌粉跟蝦子搭配。
(2)南極蝦要不要切碎
釣具店裡出售的南極蝦都是冷凍成塊狀的,使用前如果沒有讓它溶解個七八分,就得要動用蠻力才能加以打散,因此很多店家會準備大鐵錘、刨冰機之類重裝備,好讓釣者快速粉碎蝦磚。
是把南極蝦打碎好呢?還是儘量保持蝦體的完整比較好?這個問題的答案見仁見智,原則上(注意,不是絕對)全蝦入水後目標比較明顯,但容易將魚喂飽;切段的蝦 更能與餌粉互相融合,但自體消化較快速,而且也不保證不把魚喂飽;絞碎的蝦汁容易被粉餌吸收,但在水中幾乎沒有固態物。究竟如何處理,請大家自己斟酌。
加水量問題。給誘餌粉加水量的多少對其性質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。譬如一包下沉速度快不容易散開的粉,被加入過多的水,調成湯汁狀時,其下沉速率必將減緩,擴散範圍也必然增加。
所以,除非你十分精通、非常有把握,釣魚社,否則不帶應視釣場情況選擇粉類,並且要慢慢添加水量,逐步配製出當天最佳的誘餌。切忌一股腦就倒進兩三桶水,發覺太稀後又不得不補半包餌粉,結果卻使蝦跟粉跟水的比例完全失調。
散佈誘餌的搖籃
不是調好了誘餌,然後把它跟釣餌一起丟進海裡就可以釣魚了。要是這麼簡單的話,海裡的魚早就被掉光了!所以誘餌不但要跟釣餌同時使用,兩者必須有良好的配套措施。
所謂配套措施就是“如何讓誘餌和釣餌適時的漂到一起去”,即所謂的“誘釣同調”。直截了當的講配套措施的重點就在於打誘餌的時機與地點,必須跟你的操竿控線動作相配合。用最基本、公式化的方式來說,有以下幾點:
① 選定釣點後、組合釣具前,應先用分散的方式撒三四勺下去,以通知水中魚群,好吃的來了
②每次下竿前先以分散或集中的方式抛灑一二勺下去,而不是釣組入水後再打,理由是釣組比較重,下沉速度比誘餌快的多所以應該先打誘餌,所以要先打誘餌,讓它有時間在水中向下擴散,糾集魚群,然後跟進的釣組才能剛好調到魚。
③釣組入水後,可以視情況緊急接著再以集中的方式補一點點誘餌,這樣常有刺激魚只咬餌欲望的效果。
④當明知水下有魚卻不見咬餌時,最好暫時放下魚竿,細心並耐住性子,好好施大誘餌,以便激起魚的食欲。
⑤每次在中魚搏魚的過程中和過程後,都要適時地補充一二勺誘餌下去穩定周圍其他魚只。而在遭遇脫鉤斷線,以至於魚群驚散時也要像之前那樣,耐心持續撒餌,重新將他們誘集。
⑥在灑餌地點方面,永昌需要先按照當地水流速,估計誘餌要花多長時間漂到預設地點在發現目標時它會沉多深,擴散多廣。後根據這些資訊,取好前置距離,將誘餌打在標點的上游處。
但請大家明白,釣魚社以上所言均是原則性的。譬如在浪腳翻騰的白沫區,因為岩邊向下的向下吸的水勢非常明顯,此時你就可以先投入釣組,稍稍微微提竿,並立即針對周圍的打下誘餌,然後再松線,讓水流同時吸下釣組和誘餌。
總之所謂“誘釣同調”只是個大原則、大方向,實地運用時的變數很多。因此,釣魚社的釣者必須細心體察周圍環境變化,制定出最佳方案,才能有效的達到誘集魚只並加以釣獲的目的。
另外在抛灑的姿勢上也有差異,如果需要誘餌入水時呈現分散的效果,那麼就要擺動整個手臂,把餌勺揮舞成一個扇形面;如果想要撒到某個定點而不要撒的到處都是,則應在挖取誘餌時就加以搗實,並於揮出過程中設置一個定點,然後以腕力快速而短促的揮舞餌勺,且至此定點立刻頓住。

常用誘餌籠

以上篇章轉載自釣魚社釣魚社。